让教师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教育装备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15 09:11:34 发布作者:

3月12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为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回应关切

“教师减负”持续发力

今年两会,“教师减负”问题引起广泛讨论。

“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内容,说明教师非教学负担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吸纳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唐景丽说。今年,她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的建议。

唐景丽分析,“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放在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部分,紧跟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体现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教师减负,如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今年,“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3月9日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要“持续巩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不断厚植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也指向了“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金志峰认为,在当前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这一大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将“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列入今年政府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广大教师的深切关爱,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

“教师减负这一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得以从更高、更广、更深的层面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取得实效。”金志峰说。

协同各方

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

“检查家长骑电动车是否戴头盔、禁止秸秆焚烧宣传……这些与教学有什么关系?”在唐景丽看来,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种类繁多,流于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和唐景丽的调研感受一样。他在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的专题调研中发现,中小学教师承担了许多非教学类工作任务,门类可达10余种。

“教师疲于应付各类非教学任务,难以静下心来提升专业水平及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因此,当前亟须推动相关政策制度的创新与落实,协同各方力量,严格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金志峰说。

金志峰认为,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决杜绝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将教师减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协同各方力量,筑起挡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防火墙”。

一些地方已经在采取措施。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区级教师减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该区教育局对各级各部门拟面向学校开展的社会事务进校园,实行年度“清单化”管理,对不在清单内的事项,学校有权拒绝。

云岩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林晓凤介绍,近3年来,教师承担的社会事务大幅减少,原来每天安排教职工到周边检查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交通安全等任务已陆续取消,由交管、市场监管、社保局等部门具体负责。

“教师非教学任务很多来自教育系统外部,需多部门协同推进。但从各地情况看,部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同机制未建立。”唐景丽期待,“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能有效督促各地党委、政府承担起教师减负主体责任,建立起教师减负长效机制。

强化督导

凝聚教师角色共识

当前,不少地方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但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仍然很重。一些校长和专家认为,原因之一是缺少督导问责,使教师减负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彻底。

金志峰认为,教育督导部门应把减轻教师负担、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列为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并将定期督导与长期监管有机结合。畅通公众意见反映渠道,鼓励学校、师生和家长对于社会事务违规进校园的情况进行投诉举报。

陈贵云认为,应该开设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举报电话并向全社会公布,对查证属实情况的责任人进行处分,同时开展学校非教学任务问题专项整治。

记者梳理发现,山东、江西、贵州、河北等省份部分地市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以及投诉电话、邮箱,湖南省教育厅还制作了“教师负担码上报”小程序,可线上反映违反教师减负清单的问题。

林晓凤认为,还应该强化舆论引导,凝聚教师角色共识,正确认识教师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中的特殊角色,尊重、理解教师工作,关心教师发展,为其创造安心从教的环境。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15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欧媚 实习生 吕美萱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相关推荐

本月点击排行

聚合标签

千米 斜角 宝应县 外汇在高中的意思 消遣 枯荣的反义词 对了 迟钝的意思是什么 设问 况逢的意思 很有趣 中平 以为和奇怪的近义词是什么 常字的反义词 有治家这个组词吗 高级 有关四只乌鸦的成语 心灵手巧 熹的意思 轮台 红头文件 什么遥远的成语 汪涵 胆粗气壮的近义词 奖换偏旁组词 疑惑 桶怎么组词语 首都 风清月朗 形容对视的词语 带去 谦虚谨慎 一声 帛组词 首尾 看电视的表情的成语 灵活 春蚕 恶语 梧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