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路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华文明底蕴何以彰显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教育装备问答
发布时间: 2023-10-25 15:01:04 发布作者:

教育强国建设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命题与时代任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与教育答卷。当前,学界主要从政策阐释[1]、历史沿革[2]、国际比较[3]、指标体系[4]、规律探索[5]、路径构建[6]等方面展开探讨,整体描绘了教育强国的建设图景,体现了从“外部塑造”到“自觉内生”的进路转换。面向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使命与发展愿景,应深入探究教育强国建设如何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彰显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实现“塑形”与“铸魂”的统一。为此,要从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与道义情怀的回溯中,明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体系与形态,探寻树时代新人、拓教育新局、开文明新篇的教育文明自觉之路。

一、“文以化人”:以文明铸魂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

“育人”与“成人”是教育的本质规定与终极使命。中华民族的教育实践向来注重在礼乐教化、人伦养成、感性触发中塑造“大写的人”,始终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铸育中华儿女的心智性情、道德人格与政治理想。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要以中华文明之深蕴涵养时代新人,促进人的现代化跃迁。然而,人的现代化跃迁面临着物化风险与虚无困境,意义虚无、人际疏离与文化漂泊成为时代新人培育的关键掣肘。因此,教育强国建设要在中华文明的丰富矿脉中汲取智慧与养料,使时代新人获得一份崇德尚善的意义感、守望相助的归属感、胸怀天下的恢廓感。

建设“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强国,铸育个体人格的意义之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强国建设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始终,以中华文明涵摄的道德智慧与伦理传统塑育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想人格,实现“家国大德”与“伦理小德”的同频共振。一方面,以学校“小课堂”丰富个体人格的文化内涵,培育具有现代化品质的“谦谦君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旨趣,把实现人人享有尊严生活、幸福生活、意义生活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尺,打破唯学历和一次性教育的制度障碍,推动国家政策导向与学校落实方向有机统一,科学把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格养成规律,构建“全面贯通—精准适切—形塑觉悟”的立德树人铸育机制,使学生体认“做人”“成人”的价值与深蕴。另一方面,以社会“大课堂”提升个体人格的文明程度,培育知行合一、学用相长、躬行实践的时代新人。将立德树人从“教育一域”拓展到“社会全局”,在社会大教育生态系统中弘扬“君子”之大志、“仁义”之价值、“天地”之境界,构建道德涵化与道德实践并重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把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智慧与人生追求转化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使人们在现代化寻绎中找到幸福生存与诗意栖居之所。

建设“文脉赓续、家园渴盼”的教育强国,铸塑集体归属的民族之魂。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育作为助益文明延续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存续、家园构筑、精神凝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强国建设要在文脉赓续中重塑集体记忆,以民族共同体成员共有的集体性格、情感归属与文化基因塑造一种具有中华文明标志性的“我们感”,继而铸就全体社会成员的民族气质之魂、民族归属之魂、民族认同之魂。在历时性维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教学,使学生在文化惯习联结与集体记忆教育中形塑民族之魂。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按照学段特征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架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课程”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贯穿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在共时性维度,构建生活性、区域性、结构性的教育共同体,以教育体系机制的联合、整合与聚合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和国家强盛之基。充分考虑社会成员趣缘、亲缘、业缘等因素,在新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塑造生活化的教育共同体,使人们在日用而不觉中养成因趣而生的志向、因亲而生的归属、因业而生的理想;以地域性共有文化资源为纽带,凝练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与精神标识,以文化共识促精神联结、以资源共享促交往实践、以教育行动促区域发展;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性改革,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打造“牵引—帮扶—拉动”的互助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成员的教育满意度与幸福感。

建设“开放包容、理想同构”的教育强国,铸就胸怀天下的文明之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与文明担当。教育强国要聚焦这一时代要求,从国际交往素养、人类文明担当、全球行动示范三个维度铸就时代新人的文明之魂。首先,加强跨文化知识和能力教育,提升时代新人的国际交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通晓国际规则、关心国际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与实践交往中挺膺担当,在纵横比较与审慎思辨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当代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其次,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人类文明担当。培育“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德必有邻”“协和万邦”等中华文明思维,凝聚“命运与共”的价值共识,以教育之力弥合分歧、消除疑虑、统筹各方利益交汇点,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中国青年智慧。最后,以教育人文交流创设实践平台,促进时代新人的全球行动示范。为时代新人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助力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平台和机会,引导青年群体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发挥中国青年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二、“文以明道”:以文明启智架构教育强国建设体系

纵观世界教育强国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体系建制往往涵盖稳定连贯的思维体系、符合国情的实践体系、观照全局的功能体系。近代以降,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历经“以西释中”到“化西为中”再到“内生创发”的阶段演进。可以说,百余年的教育革新之路在文明变革与现代转型中,愈发凸显教育思维的中国智慧、愈发坚定教育实践的中国道路、愈发明晰教育功能的中国逻辑。在此背景下,教育强国要创新性和创造性运用中华文明所深蕴的思维、智识与方法,构建与新文明形态相适应的教育强国建设体系。

以“亘古亘新、变法有恒”之智,架构教育强国的思维体系。一是用战略思维谋划教育强国的整体布局,以大教育体系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以文化为根脉、以传承为基点、以创造为动力、以发展为指向,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夯基赋能。二是用历史思维发掘教育强国的民族智慧,创新性阐释与创造性运用“正礼教化”的育人之道、“师道尊严”的为师之道、“耕读传家”的为学之道、“经世致用”的转化之道,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智慧启迪与方法支撑。三是用辩证思维把握教育强国的关键任务,教育强国建设要自觉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守正与创新、本土与世界、工具与价值、质量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等关系,整体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用创新思维开拓教育强国的实践进路,以协同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模式创新推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与科技化发展。五是用底线思维筑牢教育强国的建设之基,为建设创新型教育强国框定文明边界与意识形态限域,增强教育强国的文化自信。

以“博采众长、内生发展”之道,架构教育强国的实践体系。从实践层面来看,教育强国既需要积极学习与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更需要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壤实现内生发展。一是以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内生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弥合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更需要激活内部“造血”功能,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以“守望相助、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教育实践主体,培育共同奋斗、共创美好、共享幸福的实践力量。二是以经世致用促进科技创新的内生发展。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逻辑”,锚定世界一流建设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三是以弘道崇德促进人才培育的内生发展。教育强国建设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完善政府主导、教育支撑、科技推进、产业支持、社会参与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国工匠等各类型战略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战略人才力量。

以“一域深耕,全局赋能”之法,架构教育强国的功能体系。从功能定位来看,教育强国建设既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本体功能,同时也需要把教育强国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过程,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与发展格局。一是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与实施路径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教育先行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发展理念,把握世界科技革命趋势与我国科技发展形势,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落地。聚力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问题,建设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教育智库,基于历史变革的转机、民族复兴的契机、战略全局的时机,以教育系统强大的研究能力研判现代化进程中的趋势性现象与规律性经验,谋划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势”与“事”。三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知识体系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承继、发展与创新的理论基石和重要载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教育系统要基于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充分挖掘和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智慧魅力与现代价值。

三、“文益天下”:以文明赋意形塑教育强国建设形态

中华文明“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民族禀赋与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大同理想”的历史担当与价值持守,赋予了教育强国胸怀天下的人类担当。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世界历史意义,既需要将教育的文明程度放置于世界各国教育坐标中加以量度,在各国教育图景中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也需要为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革新发展贡献中国教育力量。

建设彰显文明气质的教育强国,展中华文明之形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7]。教育在强国建设进程中要自觉肩负起展现中华文明形象的历史重任。一方面,打造新型国际化教育智库,提炼融通中外的标志性概念、符号与话语。要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文化精髓与核心价值,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国际教育交流实践中,要精准提炼与阐释以“和而不同”为代表,反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志性概念;以“公平正义”为代表,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标识性概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融通中西文明的标识性概念,进一步凸显中国教育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与政治主体性。另一方面,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朋友圈”,讲活讲实讲好中国故事。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阐述中华文明的“大道理”和中国故事的“大智慧”过程中,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建设凝聚文明共识的教育强国,谋和谐世界之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作为饱含人类文明旨趣的实践活动,在凝聚文明共识以及构建世界秩序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构建国际人文合作框架,以教育之力探寻世界历史深度发展背景下人类求生存、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秩序共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优化教育援助。推动区域教育共同体和全球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教育援助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贡献中国力量,充分体现我国在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中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建设推动文明发展的教育强国,开人类文明之新篇。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教育总是通过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的方式,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地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一是把握教育强国的文明特质,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契合。明确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历史性与文明连续性,自觉融入世界历史的发展图景,拓展人类的知识图谱、认知结构与实践方式,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趋向性规律认识、价值性共识指引、惠普性人力资本。二是激发教育强国的文明潜力,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影响力。以深蕴中华文明的教育实践破解中国问题与人类问题,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促使世界各国从教育之维切实体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魅力,以教育之力扩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辐射力与引领力。三是深化教育强国的文明担当,为全人类创建美好生活图景赋予新文明力量。要以“第二个结合”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底色,为人类走向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往图景贡献中国教育力量,以更加开放的教育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注释:

[1] 石中英. 教育强国:概念辨析、历史脉络与路径方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01).

[2] 邬大光,张宇恒. 教育使命“三部曲”:救国兴国强国[J]. 教育发展研究,2023(11).

[3] 马晓强,崔吉芳,万歆等.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J]. 教育研究,2023(02).

[4] 张炜,周洪宇. 教育强国建设:指数与指向[J]. 教育研究,2022(01).

[5] 钟秉林. 遵循教育规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 中国高等教育,2019(02).

[6] 柯政. 建设教育强国应更加突出多样化发展[J]. 教育研究,2023(02).

[7]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2).

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媒体传播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9CKS035)研究成果

(作者柏路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包崇庆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人民教育》2023年第15-16期

作者:柏路 包崇庆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相关推荐

本月点击排行

聚合标签

祭奠先人的句子 第四个字是犹的成语 开头是想字的成语 坚苦的意思 描写白茶的唯美句子 网络文学 模棱两可 囲的意思是什么 筋疲力尽 挨组词写句子 形容互相扶持的成语 一开头的句子 形容林子的成语 要靠 佳木秀 单词 故都的秋抒情句子赏析 东京都 粉身碎骨 培养学生 吵架的近义词怎么写 瞀闷的意思 从容 波水节的近义词是什么意思 精辟 吃一的反义词 chao 公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端阳 凋谢的凋的近义词 空间的dd什么意思 形容辣刺激口腔的句子形容好吃 带然四字词语 培训机构的句子 描写海浪的句子唯美 责任认怎么组词 东川 广和连加偏旁再组词 很简单 人行